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教育視野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幼兒教育視野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教育學意義上的兒童視角?
兒童視角是“小說借助于兒童的眼光或口吻來講述故事,故事的呈現(xiàn)過程具有鮮明的兒童思維的特征,小說的敘述調子、姿態(tài)、結構及心理意識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選定的兒童的敘事角度”這樣一種有意味的敘事策略。
它通過從兒童到成人再到兒童的角色置換,以兒童的另一種眼光去觀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間,從而打造出一個非常別致的世界,展現(xiàn)不易被成人所體察的原生態(tài)的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的他種面貌。
什么是兒童立場和兒童視角?
兒童立場:順應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兒童當主體,蹲下身子,用兒童的眼睛去審視世界,用兒童的耳朵去聆聽心聲,用兒童的心智去思考問題。
兒童視角:要求小說借助于兒童的眼光或口吻來講述故事,故事的呈現(xiàn)過程具有鮮明的兒童思維的特征。
兒童視角的起源?
我國以兒童視角敘事的文學作品最早產生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
這一歷史階段中國思想界正處于覺醒時期,人的獨立性和主體性開始被關注,“婦女視角”“底層人民視角”等新敘事視角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不斷涌現(xiàn),一種展現(xiàn)人精神世界新的創(chuàng)作手法開始引起關注。
“兒童視角”的作品是作家們以“童年”回憶或以兒童為描寫主體的文學作品,這類作品并不是以兒童為受眾主體的文學,而是以兒童的口吻基調和思維感受來描述成人世界里的滄桑和苦楚,文章反映的主題一般較為嚴肅和深刻。在語調風格上,這類作品充分展現(xiàn)了兒童的純凈心靈和稚嫩的思維,以全新的觀察視角洞察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從而喚醒了人們對自我生命意義的重新認知。例如冰心在小說《分》中以兩個身處不同社會階層的初生嬰兒的角度描寫了初生到離開醫(yī)院的見聞,稚嫩的語言和對話中揭露了社會中的不平等。
到了三十年代,兒童視角文學作品的主題發(fā)生了變化,不再將揭露社會性問題作為寫作的側重點,而是用兒童純真的視角描繪人類自由的生存狀態(tài)和人情的純然之美。例如凌叔華在《小哥兒倆》中描繪了一對活潑聰明的兄弟倆的生活趣事,文筆和諧明快,刻畫了美好的兒童世界,與社會批判并無關聯(lián)。
但是這類作品持續(xù)的時間并不久,四十年代我國政局動蕩,戰(zhàn)事頻發(fā),許多作家飽受戰(zhàn)亂之苦被迫離開故鄉(xiāng),他們在作品中通過回憶童年生活表達對故土的思念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例如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從兒童的視角,以第一人稱“我”的角度描繪了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映襯出作者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寂寞潦倒。
兒童認知的發(fā)展的4個階段都有什么特點?
兒童認知的發(fā)展的4個階段的特點如下: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感知運動階段的認知活動主要是通過探索感知覺和動作之間的關系來獲得動作經驗,
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兒童在9-12個月逐漸獲得了客體永恒性,即當某一客體從兒童視野消失時,兒童知道客體并非不存在,在此之前,兒童往往認為不在眼前的客體不存在,并且不再去尋找。客體永恒性是更高層次認知活動的基礎,表明兒童開始在在頭腦中用符號來表征事物,但還不能用言語和抽像符號為事物命名。
2、前運算階段(2-7歲)
進入前運算階段,兒童能運用表象和符號思維,即兒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來描述外部世界。但這一階段的兒童還能很好的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思維中形成了守恒概念,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現(xiàn)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的主要特征。
4、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后)
形式運算階段兒童的思維已超越了對具體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鐘擺實驗”兒童能夠獨自完成“鐘擺實驗”則表明他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已處在形式運算階段。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教育視野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教育視野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9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