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故事教育家思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故事教育家思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柏拉圖學前教育思想主要內(nèi)容?
、著作
柏拉圖是古代西方哲學史上客觀唯心主義最大的代表人。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和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堪稱是三個里程碑。
2、教育目的
教育首先培養(yǎng)的是哲學家,武士的培養(yǎng)次之,而農(nóng)、工、商的訓練則放在最輕微的地位。在教育目的上明顯地反映出柏拉圖教育思想的貴族性質(zhì)。培養(yǎng)哲學家是為了讓他們?yōu)閲曳?,所以柏拉圖是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
3、教育的階段。
柏拉圖認為,教育和培養(yǎng)是當政者應注意的件大事。理想國內(nèi)對兒童施行公養(yǎng)公育。嬰兒出生就被送入國立養(yǎng)育院。由公民身份的男女兒童的教育從音樂和講故事開始,禁止不健康的東西。10歲時,所有的男女孩子都被送到鄉(xiāng)下去受教育,除識字閱讀外,還學習算數(shù)幾何。20歲時,進行第一次篩選,被挑選出來的青年要能將學過的課程加以綜合,以考察他們有無辯證法的天賦。30歲時,把第一次挑選出來的人進行再次篩選,篩選出的人用五年的時間學習辯證法。35歲時再放到實際工作中鍛煉。50歲時接受最后考驗,從事管理國家事務并繼續(xù)硏究哲學。所以7-50歲都接受教育,這是終身教育的萌芽。
提出,活教育,理論的教育家是誰?
“活教育”思想是陳鶴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時提出,經(jīng)過7年的教學實踐建立的一個教育理論體系。這個理論包括:目的論、課程論和方法論,以及17條教學原則和13條訓育原則。它既是陳鶴琴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jié),又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是中西文化與教育思想融合的產(chǎn)物?! £慂Q琴認為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簡單的說,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書本主義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們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課本也是活的。我們一起為兒童謀福利。盡量利用兒童的手、腦、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兒都聽,眼睛看,而不用口說話,用腦子想事的教育?! ∫逃脙和?,要使我們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兒童心理。引證中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寫中國現(xiàn)在教育的情形時的兩句警語: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我們把它改為: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魯迅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對于自己兒子是如何教育的?
周海嬰在《直面與正視——魯迅與我七十年》書中《父親對我的教育》一節(jié)中寫道魯迅 對他的教育理念:
曾有許多人問過我,父親是否像三味書屋里的壽老師那樣對我教育的?比如在家吃“偏飯”,搞各種形式的單獨授課,還親自每天檢查督促作業(yè),詢問考試成績;還另請家庭教師,輔導我練書法、學樂器;或在寫作、待客之余,給我講唐詩宋詞、童話典故之類,以啟迪我的智慧??傊彩钱斀窀改競兿氲玫降姆N種教子之方,都想在我這里得到印證。我的答復卻每每使對方失望。因為父親對我的教育,就是母親在《魯迅先生與海嬰》里講到的那樣,“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nèi)”。
我幼時的玩具可謂不少,但我卻是個玩具破壞者,凡是能拆卸的都拆卸過。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看看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滿足好奇心;其二是認為自己有把握裝配復原。那年代會動的鐵殼玩具,都是邊角相鉤固定的,薄薄的馬口鐵片經(jīng)不住反復彎折,紛紛斷開,再也復原不了。極薄的齒輪,齒牙破蝕,即使以今天的技能,也不易整修。所以,在我一樓的玩具柜里,除了實心木制拆卸不了的,沒有幾件能夠完整活動。但父母從不阻止我這樣做。對我“拆卸技術(shù)”幫助最大的就是前述瞿秋白夫婦送的那套“積鐵成象”玩具。它不但使我學會由簡單到復雜的幾百種積象玩法,還可以脫離圖形,自我發(fā)揮想象力,拼搭種種東西。有了這個基礎,我竟斗膽地把那架父親特意為我買的留聲機也大卸開了。我弄得滿手油污,把齒輪當舵輪旋轉(zhuǎn)著玩,趣味無窮。母親見了,吃了一驚,但她沒有斥責,只讓我復原。我辦到了。從此我越發(fā)膽大自信。一樓里有一架縫紉機,是父親買給母親的,日本JANOME廠牌。我憑著拆卸留聲機的技術(shù)積累,拿它拆開裝攏,裝攏又拆開,性能仍然正常。
在我上學以后,有一次父親因我賴著不肯去學校,用報紙卷假意要打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便讓母親向教師請假,并向同學解釋:的確不是賴學,是因氣喘病發(fā)需在家休息,你們在街上也看到,他還去過醫(yī)院呢。這才解了小同學堵在我家門口,大唱“周海嬰,賴學精,看見先生難為情……” 的尷尬局面,友好如初。我雖也偶然挨打罵,其實那只是虛張聲勢,嚇唬一下而已。父親自己給祖母的信中也說:“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庇终f:“有時是肯聽話的,也講道理的,所以近一年來,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罵了?!?這是一九三六年一月,父親去世前半年,我已將七歲。
叔叔在他供職的商務印書館參加編輯了《兒童文庫》和《少年文庫》的叢書,每套幾十冊。他一齊購來贈給我。母親收藏了內(nèi)容較深的少年文庫,讓我看淺的。我耐心反復翻閱了多遍,不久翻膩了,向母親索取少年文庫,她讓我長大些再看,而我堅持要看這套書。爭論的聲音被父親聽到了,他便讓母親收回成命,從柜子里取出來,放在一樓外間我的專用柜里任憑選閱。這兩套叢書,包含文史、童話、常識、衛(wèi)生、科普等等,相當于現(xiàn)在的《十萬個為什么》,卻著重于文科。父親也不過問我選閱了哪些,或指定看哪幾篇,背誦哪幾段,完全“放任自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故事教育家思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故事教育家思想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quán)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9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