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焦慮藝術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焦慮藝術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藝術教育標準是什么?
首先,要認識我國藝術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樹人,以美育人”。學生打好文化課基礎,對于堅持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樂學會學,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分重要。
其次,要理解學藝術的目標不僅僅是掌握一門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提高自己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交流美的能力,從而達到陶冶心靈、培養(yǎng)情懷、享受人生的終極目標。從社會發(fā)展來說,美育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精神內涵,是創(chuàng)造高品質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從個人角度來看,學會自我教育,學會自我娛樂、休閑,是一生幸福的保障,也是良好心理和高尚品德的催化劑。這對于社會轉型期的人們緩解心理焦慮和壓力,尤其有特殊的意義。
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是站在國家的高度、在全國范圍內制定和實施藝術課程的主要依據和參照標準,是國家藝術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和意圖的具體體現,對于藝術教育的有效開展和持續(xù)發(fā)展具有著基礎和決定性意義。
當前我國可作教學依據的是《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其中雖然對其課程理念和內容設計、要求標準等做了闡述,但是沒有對藝術學科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位置予以明確,沒有將藝術課程提升到國家實施層面,更沒有相關法規(guī)、規(guī)定予以指導和實施,教學標準、效果評估等較為宏觀,缺乏一定的實施細則,影響了系統性、可操作性。
三寬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避免考試焦慮?
學習需要適度的焦慮,據心理學試驗表明:沒有焦慮或焦慮程度過低,學習沒有緊迫感,學習一定進步不大;而焦慮程度過于高,人的精神緊張過度,又會影響正常生活和思維;只有處于中等焦慮程度的學生激發(fā)內在的學習動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效果佳。
這就提醒我們要意識調控情緒,使之保持適度緊張,在學習中揚長糾短,可以說緊張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所以要讓孩子學會坦然面對自己的緊張。
自信是抑制緊張焦慮的有力武器。讓孩子堅定自己的信心,凡事多向樂觀的方向想。
還要讓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水平,適當地要求自己的考試成績,是防范考試焦慮的重要對策。 作為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盡量避免過高,當要求超過孩子所能達到的水平時,孩子容易出現焦慮。
對孩子現有的水平進行分析,和孩子共同確定恰當的目標。
我個人覺得首先平時不要給孩子施加學習的壓力。不要一和孩子見面就談學習,可以和孩子談一談學習之外的話題,比如最近發(fā)生的國際新聞,近來親戚家有些什么動向或熟人有什么新奇的事發(fā)生等。
還可以和孩子約定每周末看個電影,讓孩子每周都有個期盼。這些都有利于舒緩孩子緊繃的神經,讓孩子學起來更有效率,也更好的避免考試焦慮。
17世紀把玩具變成教育材料的是誰?
17世紀時,嘗試制作幫助兒童認識字母的積木,把玩具變成對兒童具有教育意義的材料的是洛克。
最早提到教育玩具的記錄之一,來自偉大的啟蒙哲學家約翰-洛克(1632-1704)。
1693年,他出版了《關于教育的一些想法》,這本書今天被認為是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兒童書籍。在這本書中,洛克提出了革命性的觀點,即孩子的成長方式與上帝無關(中世紀和新教改革中父母的一大焦慮),而一切都與教育有關。洛克認為,字母積木會使兒童早期識字更加高效。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焦慮藝術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焦慮藝術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8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