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成果高中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成果高中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學校對學生期末的思想品德評定ABCD級,真的有用么?
關于評定登記,我個人這么看待。首先我認為,這是有必要的,因為合理的差距往往是孩子不斷努力的動力,是一種非常好的激勵措施。但是,差距切記不能過大,評定等級時要注意把握好區(qū)分度,要讓孩子覺得她完全有希望去趕上甚至超過前面的同學,而不是讓孩子徹底絕望。以上觀點,供您參考。
百害而無一利!
其一,貼標簽兒,與“羅森塔爾效應”背道而馳;其二,損害師生關系與成績;第三,導致心境惡劣,損害“德”育。
很多德育教師,沒弄明白“德育”或“德”的本義。有良好的動機,卻用錯了方法,結果“南轅北轍”。
我經常問一些德育主任(我熟悉的朋友,不熟悉的不問):
第一,“你們學校的德育,如果最好是10分,最不好是1分,肯定不是0分,你給打幾分?”
第二,“德”字本義是什么?
他們的回答,幾乎都不得要領!
如果,“德”的本義都不明了,“德育”怎能做得好?!
“德”字考:
我覺得用處不大,一項評價是否有意義,需要建立完整的評價機制,而現(xiàn)有的思想品德評定,只評但無價,你的評價等級,對學生的升學并無影響,所以該評價是流于形式,而老師大部分也都不會打很低。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和學校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劃分等級,是對學生和家長的一種引導。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離不開社會,家庭,老師的言傳身教。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任重道遠
教育必須有考評體系和標準。沒有了評價機制和標準,一是不利于樹立價值觀,二是不利于提振孩子的信心。當然這個評價千萬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是多元多維度全過程的,自評他評結合,定性定量融合,目標與已有基礎兼顧,體現(xiàn)進步性、發(fā)展性原則。我從事的是中等職業(yè)教育。孩子們學習基礎、行為習慣參差不齊,對人對事的認知和接受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家長、鄰里可能都因為不是普高生而低看一眼,教育管理難度就可以想象了。但是我所在的學?!鰵w職教中心,上上下下都一直認為,進入職校的孩子千萬不能給他們貼上差生的標簽,應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如果沒有缺點和不足就不會來職校。職校的根本任務就是要讓他們重拾信心、提高自控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所以我們實施了三自教育:自我定標、自我診斷、自我改進。堅持與過去的自己比,不比分數(shù)比進步,通過同伴互助、教師引領、自我調整,每周一個小目標。廣建平臺多搭舞臺,在活動中展現(xiàn)風采,體驗成功。多年來,結合三自教育開展的評價,以品質、素養(yǎng)、習慣為關照點,以“信仰·規(guī)范·素養(yǎng)”為關鍵詞,極大限度的提高了學生自我修養(yǎng)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評價中培養(yǎng)了寬容和辯證認識事物的能力,為文明校園創(chuàng)建做出了積極貢獻。
教好學生人人都會,把有缺陷缺點的學生教好是需要耐心、愛心和智慧的。和自己的過去比,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進步,離不開完善完美的評價體系。
高中思想政治課本上說,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二者是否是對立的,這種觀點是否合理?
唯物主義以存在者為第一性。唯心主以存在者形而上學的存在前提為第一性。唯物主義強調的是存在者,而唯心主義則強調的是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元”因。在唯心主義者眼里任何存在者包括物質與意識都是有存在“元”因的。[呲牙][捂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成果高中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成果高中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7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