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明清國防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明清國防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古時候的“三軍”指的是什么意思?
犒:以財物或食物慰勞、鼓勵。古代所說的三軍是指前、中、后三軍。前軍一般是先鋒營負責開路(架橋、修路)、偵察、應付小規(guī)么的戰(zhàn)斗,帶部分軍需物資。中軍就是統(tǒng)帥所處的大軍有當時作戰(zhàn)的大部分作戰(zhàn)兵種(騎兵 步兵)。后軍主要就是全軍的主要軍用物資、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當時負責軍隊的一切雜務都是民工,當兵員不夠時民工也要打仗的)。 最早提出三軍這個概念的是春秋時期期國的大政治家管仲,為了對齊國的軍隊進行有效的管理,管仲將當時齊國的軍隊三萬人分成三軍,每軍就是一萬人;其中齊國的國君指揮一軍,丞相指揮一軍,士大夫指揮一軍,合起來就是古代所謂的“三軍”!按照周朝規(guī)定,各諸侯國依照分封時的定例,可以擁有1個軍或2個軍,那個時候1個軍大概是22500人(不包括戰(zhàn)車兵),每軍轄3師,每師7500人,師下轄3旅,每旅500人,旅下轄10隊,每隊50人;后來晉文公,也就是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歸國坐上國君后,為了對外用兵,首先打破祖制,將軍隊擴充到3個軍,從那以后,在提到軍隊時,就會說“三軍將士”; 另外,那個時候并不叫三軍總司令,先前的太尉、司空、兵部尚書等雖然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長,但是并沒有軍隊的指揮和調動權,只是行政管理,就和現在我國的國防部長一樣,能調動軍隊的職務,在魏晉以前叫做大將軍,南北朝時改稱大元帥,明清時又改叫做大將軍 。 周朝軍制,天子建六軍、諸侯大國設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每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由元師統(tǒng)率、又設司馬作管理和監(jiān)軍一職以節(jié)制。 〔三軍〕 古制分為上、中、下,或左、中、右三軍,每軍各設將、佐等職位,以中軍?! ♂嵊謱⒉奖?、車兵、和騎兵,這三個兵種稱為三軍。
甲午戰(zhàn)后,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的國防戰(zhàn)略如何轉型?
歷史課本已經告訴我們了,清政府國防直接轉型為割地賠款。他們發(fā)現與其花大筆的預算養(yǎng)一只現代化軍隊,每年要花掉70%的財政收入。還不如割地賠款來得實際,這樣才只有30%-40%的財政收入,既能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還能和氣生財。這是利益最大化的戰(zhàn)略。
甲午戰(zhàn)后的清朝海軍建設
在大多數人眼中,似乎自甲午一戰(zhàn),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的海軍就在歷史上完全消失匿跡了,其實不然,戰(zhàn)后清廷是有在重建海軍的。
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對海軍的政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
從甲午戰(zhàn)敗到《辛丑條約》簽訂之前為第一個階段。早在1895年3月,清政府在派遣李鴻章赴日求和的同時,就確定了重建海軍的政策。1895年3月12日,清政府明令:“島艦失陷落,時局艱危,......非廣購戰(zhàn)艦巨炮不足以備戰(zhàn)守;非合南北洋通籌不足以字控馭;非特派總管海軍大臣不足以專責成?!?/p>
在戊戌變法高潮中的1898年7月,光緒皇帝更指出:“國家講求武備,非添設海軍籌造兵輪,無以為自強之計......”從1895年到1898年,清政府一方面大力購買外國艦船,另一方面則整頓處于奄奄一息的國內第一大造船廠——福州船政局,自造兵船,出現了甲午后第一個重建海軍的高潮。
《辛丑條約》的簽訂到1907年海軍處建立之前為第二階段。在這五年中,清政府對海軍幾乎采取了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五年之間未購進一艦,未造成一船。更有甚者,清政府京在《辛丑條約》簽訂之后,打算將原訂購于英德兩國的海天、海圻、海容、?;I、海琛五艘巡洋艦“退還英德兩國,表示中國無對外備戰(zhàn)態(tài)度”。后來是由于“輿論激憤”,有識之士“據理力爭”,“退艦一節(jié),始獲罷議”。
清政府此消極的海軍政策,與義和團運動后它對帝國主義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此時它與帝國主義舊怨盡消,甘心充當列強的看家奴仆,列強也愿意扶植這一忠實的走狗。因此,清政府就務必要興辦保衛(wèi)海疆的海軍,而是竭力發(fā)展鎮(zhèn)壓人民最得力的新式陸軍。
1904年有官員奏請造魚雷艇,認為好處有以下幾項:一是經費少,二是可多造艇;三世隨處可停泊,無需建港;四是行駛靈敏。但清政府認為:“逡巡內港,籍消內匪,則各省現有炮船及小火輪已足追逐,不必添造雷艇,徒滋靡費”,而予以拒絕。當時的人們是在這樣評價的:“舉外禍陵籍,岌岌不可終日之大戚,置若罔聞?!?/span>
當時的清政府根本不想發(fā)展海軍來防御外敵自海上的入侵。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明清國防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明清國防教育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7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