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幼兒教育班主任威信問題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幼兒教育班主任威信問題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給孩子老師發(fā)微信溝通孩子的學習問題,老師以非常忙為理由,說沒有時間回復,可以理解嗎?
首先,肯定你主動溝通的行為,這比從不過問的家長已經(jīng)進步了很多,說明你是關心孩子的。
其次,我覺得可以理解,理由有
第一,手機在很多人手里是離不開的,但在老師那里這是不可能的。
早上沒上課呢,班主任就在教室開始安排打掃衛(wèi)生,收作業(yè)等事情。鈴響了,坐好了,看看人齊不齊,再交接給早讀教師。
這時有一個看手機的時間,那就是如果有人沒來,必須建議家長詢問,他們會去找手機。
班主任一般都是主課老師,早上的課排得滿滿的,又要去課間操,課間七分鐘幾乎連廁所都沒時間去,更不要說看手機。
第二,下班后,老師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私事,不一定能及時回復。
中午老師好不容易有點時間午休一下,這個時間第二個時間點就來了,他們也會睡前看一下手機。但是如果不顧時間,老師真的會瘋。
下午下班急著回家做飯看孩子,手機幾乎就是絕緣的。輔導作業(yè)時,肯定不會把拿著手機玩,要么看書要么陪寫,但肯定不是我玩手機你寫作業(yè)。
等孩子忙完了,又太晚了,不好意思打擾你。想著第二天回你,結果,第二天一忙又忘了。
看家長這個問題問的氣勢洶洶,這種情況并不少見,老師不能及時回復也很正常。
家長不是老師,不懂得老師的工作,就是家長是老師,還有每個學校管理的不同。
和老師微信交流,了解自家孩子的情況,一定要有幾個原則在心中:
1,不急于得到回答,給出等待的時間。
2,想好了自己想問什么,言辭客氣,盡量不要讓用語產(chǎn)生歧義。
3,表達自己的誠意,對老師的工作表示認可和感謝。
4,微信交流不宜過長,解答了自己的疑問及時結束。
但是,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和老師交流的時候,下意識地心中會一個站在對立面的感覺:
先是有點怯意:現(xiàn)在老師是否有時間呢?
· 我是不是有點多事呢?
我也是一名中學老師,而且現(xiàn)在是初三的班主任,我覺得和家長在微信上溝通,如果是短暫的溝通三兩句話,還是可以的。如果你是家長,想跟老師在微信上做一次徹底的溝通,估計老師確實沒有時間。
很多人在網(wǎng)上說老師有假期工作清閑工資高,這真的是不了解老師的工作狀態(tài)。可以說從早晨到校開始就開啟了陀螺模式:盯早讀、判作業(yè)、備課、上課參加教研活動、準備上級臨時加派的任務、看自習、值班,如果趕上考試前后還要出試卷和判試卷。如果是班主任的話,還要盯課間操、開班會、組織學生的日?;顒拥鹊?。我們的日常狀態(tài)是這樣的:
一群老師正在辦公室里填寫師德師風的學習材料,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匆匆走進辦公室:“各位老師,先把手頭的德育工作放一放,趕緊把辦公室打掃一下,下午上面要來人參加教研活動。”于是我們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去打掃衛(wèi)生,可能衛(wèi)生還沒有忙完,又有其他的主管領導下達其它的任務,趕不完的話還要帶回家。所以老師的忙是真的,沒有時間回復也正常。其實回到家里可能還要做家務,輔導孩子作業(yè),尤其是孩子小的老師,日子比其他老師過的更匆忙。
1、去掉不必要的寒暄。例如有些家長可能為了表示對老師的尊重,非??蜌?,經(jīng)常說一些噓寒問暖的話。例如麻煩您啦,您辛苦了等等。家長的心意老師可以理解,但是直奔主題,節(jié)省時間,高效溝通應該是老師最想要的。
2、老師工作以外的時間不適宜過多打擾。并不是說老師在課下不愿意和家長溝通,而是班里的學生很多,例如我?guī)г谡Z文課,學生100多人。如果每天都有幾個家長來溝通,業(yè)余時間也就被擠壓沒了。
3、定期溝通,沒有必要頻繁溝通。一個學期和老師溝通兩三次是合適的。如果每隔兩三天就和老師溝通一次,可能老師真的吃不消。
4、假期老師家訪的時候是溝通的最佳時機。很多學校都組織假期家訪,這個時候老師主動上門,家長可以和老師坐下來來自徹底長談。
5、可以給老師在微信上留言。等老師忙完了手頭的工作,看到家長的留言,一般都會及時回復。如果老師沒能及時回復也要多包容,可以再詢問一次,很可能因為手頭工作多給忘了。
給孩子老師發(fā)微信溝通孩子的學習問題,老師以非常忙為理由,說沒有時間回復,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是肯定可以理解的。理由很簡單,誰都會有忙的時候,我們閑的時候,老師不一定閑,我們只要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就可以體諒與理解老師了。
孩子的學習問題是我們家長牽腸掛肚的事情,看到孩子在學習上出現(xiàn)問題了,就想通過一些方式與老師溝通了解情況。這種心情我們要認同,天下父母心,感謝我們的爸爸媽媽為我們的付出。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都會選擇用最快速、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有時候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會有各種各樣的情形讓我們無法落實到位。比如老師說他比較忙,沒有時間回復。怎么辦法,心里想著這個事情,內(nèi)心情緒就會有所著急,想盡快解決問題吧,結果又無法馬上解決,心情不好平復。
所以,我們做事很多時候不是事情本身影響我們,而是我們的情緒在影響我們。因此,我們要認真地學一學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不僅對我們教育孩子有所幫助,甚至是在我們自己的工作、學習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步,我們家長在情緒來臨的時候,先給自己幾秒鐘的時間,不要把情緒直接發(fā)泄出來。我們一旦遇到有情緒來臨,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把情緒發(fā)作出來,成為情緒的控制品,把事情搞得不理想。所以,在我們平常遇到情緒的時候,要學會給自己寬限一個時間,幾秒鐘讓自己先看到自己的情緒,先認識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認識我們情緒的本來樣貌。我們的情緒發(fā)生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在我們的胸口處產(chǎn)生清楚的感覺。甚至有的人非常強烈,會直接用手撫著自己的胸口。我們的情緒發(fā)源地就是在我們的胸口處,這是我們自己可以靜下心來去體會的。如果經(jīng)常對自己的情緒認真觀察、體驗,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無論發(fā)生什么情緒,在我們的胸口處必有一種動蕩感受在里面。
這種感受本身并不是我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它每次在里面動的時候,就是按照它自己的狀態(tài)去運動的,就像一個物品一樣,有大有小,有寬有窄,有軟有硬,有強有弱,有松有緊,有輕有沉,有快有慢。只要我們認識到這種感覺,就是對我們的情緒進行“格物”的練習。我們可以通過像認識一個物品一樣認識我們的內(nèi)心情緒感受,就是認識我們內(nèi)心的格物。
格正我們的心中之物,我們就能對這些感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就是致其知。
第三步,誠意正心,做對大家都有利的事情。
通過格物、致知,使得我們對我們自己的情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接下來就是要做誠意的事情。誠一言一成,說出來的話要幫助大家成就、成長的,誠意就是發(fā)出的念頭想法不僅要考慮自己,還要考慮更多人,讓大家都有收獲、都受到幫助,這才是我們誠意的關鍵。發(fā)出對人對己的善念,就是把我們的內(nèi)心端正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幼兒教育班主任威信問題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幼兒教育班主任威信問題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6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