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儒家思想的國學教育觀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儒家思想的國學教育觀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孔子的思想主張和教育成就有哪些?
思想主張是“仁”和“禮”;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教育成就是:
1、首創(chuàng)私學,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方針,擴大教育對象的范圍,促進文化學術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會發(fā)展和個體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強調(diào)要重視教育;
3、他提倡“學而優(yōu)則仕”,為封建官僚的政治體制準備了條件;
4、他重視古代文化的繼承和整理,進行了教材建設,奠定了后世儒家經(jīng)典教育體系的基礎;
5、他總結了教育實踐經(jīng)驗,提出了許多教育教學原則方法,揭示了許多教育教學規(guī)律。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產(chǎn)生了重要的歷史影響,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教育遺產(chǎn)。
儒學對教育的三大目標?
中國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標是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大目標:《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1、“明德”是人與生俱來的善性,但這種善性必須經(jīng)過不斷學習才能表現(xiàn)出來,所以,大學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要使人的“明德”發(fā)揚光大。這實際上就是要求人們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是使自己始終保持向善之心。
2、“親民”即“泛愛眾而親仁”。人不僅自己要保持向善之心,而且還要將這種向善之心推廣開來,去親愛廣大的民眾。朱熹將其改為“新民”,解釋為用自己的德性去感化人,使人去其“舊染之污”,反映了儒家推己及人的教化思想。
3、“止于至善”,也就是達到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
如何正確認識儒家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儒家思想最主要的是不能體現(xiàn)人的價值。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人的價值是第一位的。只有尊重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個人的權利。才是當代文明的主要標志。儒家思想中也有許多非常優(yōu)秀的東西。但他需要跟上時代的進步,要不斷的發(fā)展。因為他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優(yōu)秀文化思想。儒家思想需要繼承和不斷發(fā)展。才能讓儒家思想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發(fā)岀燦爛的光芒。讓古老的東方文明再次給世界帶來驚喜。讓新的東方文明引導世界文明的發(fā)展潮流。
如何正確認識儒家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我覺得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一是對于個人的意義,儒家思想可以為個人提供一套行動指南。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義。這些思想直到今天仍未過時,而是以文化遺產(chǎn)的方式融入到現(xiàn)代人的價值觀中,成為除法律、宗教之外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行動指南。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導人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并推而廣之要尊重所有的長者;愛自己的孩子,并推而廣之要愛護所有的小朋友?!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要有拼搏的精神。這些儒家思想仍然是人們行動的最佳指南。
二是對于社會的意義,儒家思想可以促進社會和諧?!叭省弊植痖_就是“二人”,說明仁就是協(xié)調(diào)兩人或多人之間的關系的。儒家提倡真誠待人,孝敬長輩,遵法守禮等。這些思想對當前的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對于世界的意義,儒家思想可以為世界提供一種普世價值。中國古代跟西方社會不同之處是中國不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西方的宗教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而中國是以儒家思想代替了宗教的作用。中國人不是聽命于外在的上帝或者神,而是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而這個內(nèi)心又是通過儒家思想塑造的。儒家的仁、義、禮等價值觀在現(xiàn)在物欲橫流、物質(zhì)至上、崇拜理性的世界中顯得非常與眾不同。當前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很多人在這種變化中迷失了方向。因為宗教的祛魅,西方早已宣稱“上帝已死”,人們更不知道該相信什么,導致了精神的迷茫。而儒家的思想反而在新世紀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也許有一天,儒家思想可以通過提煉升華,上升到全人類普世價值的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儒家思想的國學教育觀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儒家思想的國學教育觀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49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