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五六十年代國防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五六十年代國防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五六十年代人們的理想?
50、60年代的時代背景,內憂外患不斷,國內國防科研起步,國外抗美援朝,還有一些其他不斷地騷亂,民眾只是相對地處于和平期,其實際是建立在無數(shù)愛國熱血工作者的夜以繼日研究貢獻上的。
所以當時領導人提倡的“支援大三線”的知識分子熱潮收獲積極響應,大家萬眾一心,宗旨就是建設發(fā)展,通過不斷地人才扎根輸送研究,各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如當時的“兩彈一星”……其實不止60年代才會有積極的愛國熱潮,不同時代賦予的使命不同,不論歷史如何變遷,“人才強國,科技興國”都是恒古不變的發(fā)展戰(zhàn)略,所以對個人而言,完善實現(xiàn)個人職業(yè)規(guī)劃,做一行精一行,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為國家的“科技”貢獻自己微弱的一份力,更不用說國防軍隊大量人才的初心駐守。
不同時代的愛國表現(xiàn)可能不同,但歸根結底的一顆紅心永不變的!
有人說五六十年代的人還有什么理想,無非都是吃吃喝喝玩玩享受一下晚年生話,可我還從來沒有想過,我己經(jīng)老了。
我也常常因為看到鏡中老態(tài)龍鐘的自己而感到震驚,但升不會為這些事情痛苦不堪,歲月總是溫柔善待每一個熱愛生活.心懷夢想的人。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追自己心底的夢,無論多大的年紀都不算晚。
七八十年代農村田野里有很多生銹的鐵塔,后來都拆了,鐵塔是干什么用的?
上個世紀建造的鐵塔是覘標,又稱測標。一種測量標志,設置在三角點或導線點上供觀測或測站照準使用。
標架用木材、鋼材或其他材料制成,呈三角錐形或四角錐形,高度自幾米到幾十米,作為觀測、瞄準的目標。
覘標是老一輩測繪工作者,以國家確定的“北京坐標系”和“黃海高程系”為起算點,用人工一點 一點地測量計算出來的,是無數(shù)測繪工作者在五六十年代留下的足跡。覘標是經(jīng)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的基礎設施。
哈工大哈軍工哈工程國防科大有什么關系?
哈工大 和 哈軍工 沒關系,是同在哈爾濱市的兩所大學!
哈工大 前身為1920年創(chuàng)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yè)學校。建國后哈工大一直得到國家的重點建設。哈工大曾隸屬于航天工業(yè)部,學校航天學科特色鮮明。
哈軍工 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創(chuàng)建于1953年,首任院長為陳賡大將。由于該校地處哈爾濱,故習慣上稱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哈軍工曾經(jīng)是我軍培養(yǎng)國防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最高學府。五六十年代的“哈軍工”曾與北大、清華齊名。
“哈軍工”從 1953 年到 1970 年共畢業(yè) 13 期 1.1 萬人,其中涌現(xiàn)出一批拔尖人才,包括40多位兩院院士,數(shù)百位省、部級領導和將軍,數(shù)以千計的研究院所領導,博士生導師、教授、研究員,為我黨我軍培養(yǎng)了一大批高級軍事科學技術干部。
1970年國防科委命令"哈軍工"南遷與分建,"哈軍工"導彈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以及院直機關內遷長沙,成立"長沙工學院"(現(xiàn)為“國防科技大學”)。哈軍工"海軍工程系"及部分其他系部教師留在哈爾濱,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
冶煉廠歷史?
冶煉歷史在當時,713礦是國家核工業(yè)部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設的核工業(yè)生產基地之一,它始建于1958年,是蘇聯(lián)援建的項目,隸屬于當時的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它聚合了當時我國的國防、核能生產等重任,在全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僅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了珍貴的原料鈾,也為祖國核工業(yè)建設提供了一批過硬的技術工人和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這里也發(fā)生了轟動一時的土法煉。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五六十年代國防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五六十年代國防教育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49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