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俄國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歷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俄國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歷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871年圣彼得堡創(chuàng)立的俄國最早的學前教育師資培訓機構是?
圣彼得堡創(chuàng)立了福祿貝爾學院,成為俄國最早的學前師資培訓機構。
弗里德里?!ねW古斯特·福祿貝爾(1782年4月21日-1852年6月2日),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現(xiàn)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不僅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稱為“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
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與實踐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起到深遠的影響。
俄羅斯學前教育成果?
俄羅斯對弱勢群體家庭的兒童教育
進行補助和提供優(yōu)惠
俄羅斯政府對于特殊家庭的兒童入園實行優(yōu)惠政策。以莫斯科市為例。根據(jù)莫斯科市教育局的有關規(guī)定,來自弱勢群體家庭的兒童進入公立幼兒園時,可獲得不同額度的雜費減免優(yōu)惠。具體情況如下。
1.同時有兩個孩子入園的家庭可獲25%的優(yōu)惠。
2.可獲得50%優(yōu)惠的家庭有:①擁有3個及以上未成年孩子的家庭;②單親家庭,包括離異家庭;③切爾諾貝利事件當中受核輻射影響的家庭;④在擁有學前教育項目的國立教學機構中工作、在莫斯科市衛(wèi)生保健局學前教育機構或在莫斯科市社會保障局學前教育機構工作的教師家庭。
3.獲得75%優(yōu)惠的家庭包括快速反應部隊戰(zhàn)士家庭(不含軍官家庭)。
4.全免入園費的家庭包括:①父母任意一方有1級或2級傷殘的家庭;②擁有10個或11個以上孩子的家庭;③擁有18歲以下殘疾孩子的家庭;4)執(zhí)行任務時犧牲的軍人或俄內務部所屬機構成員的家庭。
5.在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機構全日制學習的學生所組成的家庭;在上述機構全日制學習的單親父親或單親母親的孩子也可免費上幼兒園。
6.在國立矯正型或者康復型教育機構上學的下列兒童可免費享受學前教育:聾啞兒童或者弱聽兒童;盲童或者弱視兒童;智力受損兒童;語言嚴重障礙兒童;結核病感染兒童。
俄國學前教育家?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維奇·烏申斯基(1824-1871),畢業(yè)于莫斯科大學,曾任法律專科學校教師、孤兒院教師、斯莫爾尼貴族女子學院學監(jiān),是19世紀俄國教育家,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代表作《論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人是教育的對象》等。也是當時學前教育奠基人。
1837年福祿倍爾在德國的勃蘭根堡開辦了一所學齡前兒童教育機構,1840年正式命名為“幼兒園”。這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兒園”來命名的學前教育機構,他也就在幼兒園的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的學前教育理論體系。
福祿倍爾認為,不應當把學前教育設施辦成學校,孩子們在里面不應接受學校式的教育,而應當采取保證幼兒自由發(fā)展的教育方法,以兒童的自由活動,自我教育為主,以直觀教學為主。他的主張成為他的幼兒園教育理論的思想基礎。
俄羅斯的小學幾年,中學幾年,也象中國一樣考大學嗎?
俄羅斯的國民教育包括學前教育、普通中學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中等專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
學前教育機構設有托兒所(招收2個月~3歲兒童)、幼兒園(收3~7歲兒童),以及托兒所一幼兒園(收2個月~7歲兒重)。
學校招收6歲入學兒童。在保持普通中學教育各階段相統(tǒng)一的前提下,根據(jù)地區(qū)分別成立小學(一至四年級)、不完全中學(一至九年級)和完全中學(一至十一年級)。不用俄語進行教學的少數(shù)民族學校的學習年限可以延長1年。小學畢業(yè)后直接升入不完全中學或完全中學的五年級(不需要通過升學考試)。學生讀完八年級可以獲得不完全中學教育證書,有權進入普通中學的十年級、中等專業(yè)學?;蚵殬I(yè)技術學校繼續(xù)學習.
現(xiàn)行高等教育實行兩種體制。一種為:本科學制為4年,碩士研究生學制為2年,副博士(相當于我國的博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最高級為國家博士。另一種為:本科學制為5年(可獲得專家或工程師學位畢業(yè)證書),副博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可獲得博士研究生學位畢業(yè)證書),最高為國家博士。
http://www.eol.cn/yiyu_3320/20071113/t20071113_265130.shtml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俄國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歷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俄國幼兒教育的發(fā)展歷程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4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