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奧古斯丁教育的思想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奧古斯丁教育的思想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奧古斯丁的代表作有哪些?
《懺悔錄》和《天國論》
奧古斯丁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美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神學著作和《懺悔錄》中
奧古斯丁的著作流傳到西方,成為公教會和16世紀之后的新教的精神財富。
奧古斯丁是政論家嗎?
奧古斯丁不是政論家。
奧古斯丁是古羅馬帝國時期的神學家和哲學家,他是西方基督教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對西方哲學和神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著作《懺悔錄》和《上帝之城》等,主要探討了個人的道德生活、信仰與理性之間的關系,以及基督教的歷史觀和宇宙觀等問題。雖然奧古斯丁在著作中涉及到政治和社會問題,但他的主要關注點并不是政治和社會本身,而是如何通過信仰和道德來引領個人和社會。
因此,盡管奧古斯丁的著作中包含一些政治和社會觀點,但他通常不被視為政論家。
上帝之城主要政治思想?
上帝之城在批判異教徒思想的同時,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社會歷史觀及其政治思想。他的一些觀點對于基督教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形成,乃至整個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奧古斯丁《上帝之城》是其政治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他認為人類社會起源于人性的墮落和對復歸上帝的向往,世俗之城是通往上帝之城的路徑,因此世俗之城的作用也必然是為了向上帝的回歸服務。本文主要從“上帝之城”“世俗之城”“國家”等概念及其邏輯關系來論述他的政治觀點。
上帝之城與世俗之城的政治寓意:
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將整個世界歷史分為兩座城,即“上帝之城”與“世俗之城”。他說為了了解一個群體的性格特征,我們只需了解他們所愛的是什么。依據(jù)此標準,“上帝之城”就是上帝挑選出來的人民,他們堅持對基督教的真正信仰,按照“上帝之愛”的標準來生活的群體; 而“世俗之城”的人們就是愛自己,他們不信上帝, 以“私己之愛”為目的的群體。
在奧古斯丁看來,“城”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 “城”就是懷有不同的愛、不同的信仰的社會群體。第二, 他所說的“城”指的就是“社會”。他認為:“社會是按照一定協(xié)議組成的人的群體?!彼眠@個詞來指具體的城市及其市民。按照這種理解,“城”這個詞就可以代指“國家”或“社會”。
奧古斯丁姓什么?
奧古斯丁全名圣·奧勒留·奧古斯?。⊿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
奧古斯丁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著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美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神學著作和《懺悔錄》中。
奧古斯丁的哲學有哪些閃光的地方?
奧古斯丁在西方哲學史上極負盛名。在講到柏拉圖的時候,懷特海說整個西方哲學都是柏拉圖哲學的注腳;整個基督教神學也可以看作奧古斯丁著作的一系列的注腳。
奧古斯丁對時間的解釋是最閃光的地方之一。他把時間分為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三種,認為,“過去”的業(yè)已過去,實際上并不存在;“將來”尚未到來,也不存在;唯一存在的只有“現(xiàn)在”。
奧古斯丁的“神正論”,對惡的思考在其思想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惡的存在與上帝的全善、全知、全能相矛盾,這個問題困擾著神學家。他說因為惡的存在而顯示出上帝的正義,在自然界看到的弱肉強食、自然災害、生老病死,這些自然的惡,從局部來看是惡,從整體來看,它是有秩序的安排。
奧古斯丁還談到,在人類歷史中,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始終是混合在一起的,只有在最后審判的時候,兩城才能從時間和空間上分開,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
奧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學還有很多閃光點,他的著作堪稱神學百科全書。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奧古斯丁教育的思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奧古斯丁教育的思想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3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