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當前幼兒教育游戲化教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當前幼兒教育游戲化教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游戲理論中,游戲對幼兒有什么意義?
斯蒂芬森的游戲論很有獨到之處,不過未免矯枉過正。他把傳播的游戲性、媒介的玩具化過分夸大,使之超出正常的界限。媒介誠然有玩具的意味而不純屬工具,大眾傳播確有游戲的成分而不僅是工作。但是,從總體上看媒介還是工作性的而不是游戲性的,大眾傳播還是功利性的行為而不是玩耍性的活動。
網絡游戲和電子游戲,是沒有意義的。但是親子游戲和益智類游戲,比如堆積木這種,是有意義的。
電子類游戲被創(chuàng)造出來是為了讓成年人釋放壓力才逐漸興起的,并不是為了幼兒或者十八歲以下而設計的,現在大部分游戲限制年齡好像降低了不少,我見過最高的是22歲。
益智類游戲,有助于幼兒小腦開發(fā),變得更聰明,更會和人交流,有助于他的成長。
既然是意義,就有好的影響和不好的影響,接下來是我認為的:
好處:
1、放松心情,獲得快樂
2、提高應變能力
3、充實課余生活
壞處:
1:休息學習運動時間減少
2、荒廢學業(yè)
家長要適度管理孩子,不能不玩,也不能光玩,要提前和孩子說好,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幼兒運用一定的知識和語言,借助各種物品,通過身體和心智的活動,反映并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活動。
心理學的解釋:認為游戲是調節(jié)外部輸入的信息和機體處理這些信息的能力,使機體與外界保持平衡。
游戲的動機來源是情感的需要;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它本身;游戲的結果不是物質性的東西;游戲的對象是玩具;游戲的手段是虛構性的,即想象性行為。
適當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
幼兒益智游戲,有助幼兒開發(fā)大腦,更早的對物品、世界有認知了解。玩益智游戲的孩子邏輯思維會很強。(但是要控制孩子游戲時間)
在給孩子選游戲時一定要根據他的年齡所需都認知而選擇游戲。游戲市場的益智游戲,都是針對不同年齡而設計的。(不同年齡的游戲都是開發(fā)孩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當前幼兒教育游戲化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當前幼兒教育游戲化教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2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