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思想的演進音頻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教育思想的演進音頻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古代教育的發(fā)展演變過程是什么?
1. 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有教無類”。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
2. 西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還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tǒng)。
3.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完備推動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學校體制。
4. 宋代:學校制度更為完備,在中央有太學、國子學等,宋代私人講學的書院興起。書院注重依照封建倫理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行,在學習方法上也鼓勵討論、辯難和讓學生自講心得,風氣比較活躍。
5. 明朝:強化了前代的科舉制度。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實行八股取士,這體現(xiàn)出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明代中期以來,書院比較興盛,明朝后期東林書院以其評識朝政的活動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舉和學校,基本承襲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和文化專制。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教育思想是?
教育思想是:
1.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家國情懷教育思想;
2.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社會關愛教育思想;
3.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為重點的人格修養(yǎng)教育思想。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chuàng)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
1919年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fā)生了怎樣的轉(zhuǎn)變?
一九一五年,陳獨秀和李大釗等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積極宣揚歐美資產(chǎn)階級的自由民主平等觀念,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迷信思想,使當時中國思想界耳目一新。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后,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成為此階段新文化運動的最主要內(nèi)容。馬克思主義的傳入,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新文化運動的后期,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新文化運動向新民主主義運動過渡。
1917年爆發(fā)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震動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復興的希望。新文化運動由此有了新的內(nèi)容,進入了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
《新青年》應社會形勢發(fā)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發(fā)表了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經(jīng)驗和社會主義理論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發(fā)表了李大釗同志寫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著名論文,熱烈歡呼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在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的領導下,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民主,反對獨裁,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的新文化運動,宣傳了西方的進步文化。以后,又傳播了社會主義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階級的要求,在社會上產(chǎn)生了巨大的反響。
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fā)起的一次“反傳統(tǒng)、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舊稱“德先生”與“賽先生”)。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tǒng)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tǒng)禮教,啟發(fā)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xiàn)代科學在中國的發(fā)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奠定了思想基礎。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思想的演進音頻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思想的演進音頻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zhuǎn)載內(nèi)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2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