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特殊教育小明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特殊教育小明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小明和小紅,用同樣多的錢買一盒筆,結果小明拿了17支,小紅拿了剩下的13支,這樣小明要給小紅10元?
, 假設小明與小紅關系不特殊, 我認為在這種語境下做出讓步的應該是小明。
1、猜拳這種方式應該算是比較公平的競爭
2、最后一顆蘋果的解決方案是小明先提出來的 小明這么說可能是讓步的一種方式 在小明提出解決方案后,小紅提出剩下的一人一半。在這有可能小紅擔心的是自己一點也分不到才這么說。小紅可能沒有任何做出讓步的想法。 (個人觀點,輕噴)
17歲的小明如果違法,應該負完全刑事責任嗎?
1.違法廣義上指民事違法、行政(治安)違法、司法違法以及刑事違法(犯罪)。其中,只有刑事違法(犯罪),才負刑事責任。
2.17歲的小明如果刑事違法(犯罪),應負刑事責任。鑒于小明是未成年人(未滿18周歲),對其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并且,不適用死刑。
通俗一點講,17歲小明如果犯罪,應負刑事責任,但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并且不判處死刑。
3.減輕量刑。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減輕量刑。應當綜合考慮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認識能力、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情況,予以從輕處罰: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10%~50%。
4.專門(寬容)的刑事訴訟程序。針對未成年的身心特點,刑事訴訟法在“第五編特別程序”中第一章專門規(guī)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內容較為寬容以盡可能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5.如果小明系精神病人,則根據實際的情況決定是否應負刑事責任,(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后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監(jiān)護人嚴加看管和醫(y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yī)療;(2)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3)尚未完成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的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針對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特殊狀況,規(guī)定了強制醫(yī)療程序。實施暴力行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經法定程序鑒定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有繼續(xù)危害社會可能的,可以予以強制醫(yī)療,我國刑事訴訟法在“第五編特別程序”中專門規(guī)定了“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yī)療程序”。
1.刑法第17條,刑法第49條。
2.201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2006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3.刑事訴訟法第266條~第276條、第284條~289條。
如何解決一年級數學排隊問題?
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難點,我認為這種題讓孩子理解題意比列出算式更重要,如何理解,一年級用畫圓圈的的方法把這個場景表示出來,要比算式更能讓孩子理解,比如說小明前面有6個小朋友,后面有5個小朋友,這一隊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先畫出小明,再在前面畫6個?表示前面的6個小朋友,后面畫5個?表示5個小朋友,最后把這些都合起來,孩子就不會忘了小明也算一個的,這時再讓孩子列算式就會容易多了。還有一種是從前面數小明排第6,從后面數小明排第5,這一隊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也是通過畫圖,可以讓孩子明白從前面數有小明,從后面數也有小明,數重復了,這個難點也就突破了,再列算式 ,學生也就理解了為什么要6+5-1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特殊教育小明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特殊教育小明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郵箱:83115484@qq.com,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hristopherarmstrongphotography.com/post/103072.html